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八十六章 江宁的想法  (第1/2页)
    黄芩用两天的时间,努力找到了那位曾经在他们村的老中医,然后把收购中药方的消息在中医药界散布出去。    教他中医的那位老中医,听黄芩说了岛国人要拿中国的药方去申请专利。    老人二话不说,帮忙联系人,支持江宁的做法,不能让岛国人占便宜。    八十年代,国家对中医的态度虽然有所改变,不再打压。但愿意冒头的中医还是少,中医断层非常严重。    有些中医药世家干脆改行,谁都怕呀!    “世仲,你要考虑清楚呀!”一位老者开口道。    旁边的青年人苦笑:“这些方子,现在我拿在手也没用呀!干脆卖点钱,有资金才能做点别的。”    他祖上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世家,还在国内几个重要城市开设了济民堂药店。    可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,他家的济民堂被充公,他爷爷一气呜呼,他爸从此隐姓埋名。他几乎没有学到什么家传的本领。    所以,现在手里的药方,是真的没啥用。    当得知,有人高价收购药方的时候,他就心动了,打听清楚。收购药方的人,身家巨万,根本不缺钱。    “行!那我也就不劝你了。这些药方被收购了也好,省得失传,或者便宜岛国人。”老人点头道。    他也听说了,人家收购药方,主要是拿去申请专利,避免被岛国人先一步注册。    次日,曹世仲千里迢迢来到了双河村,找到黄芩和江宁。    “我这一共十二个方子,都是当年济民堂的镇店药方。”曹世仲说道。    江宁看了两眼,递给黄芩,让他看看有没有问题。    这十二个方子,治的病都是比较常见的疾病,价值比较高。    经过这两天的思考,江宁有了别的打算。    他知道,三四十年后,中医在国外很吃香,中医热也是海外掀起来的。    中医在外国倍受重视,外国人利用中国历代医学家的方剂和中药材大发其财。唯独中医在中国举步维艰,中医队伍越来越小,中医从业人员越来越少。真正合格的中医师更是凤毛麟角、少之又少。    比如岛国,在中药方剂六神丸的基础上,加入人参、沉香研制的救心丸,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。    这钱,他也可以赚呀!    既然国内走不通,那就走海外的路线,在国内生产,然后先卖到国外去。    等什么时候国内真正接受中医,再转回来。    总之,不能让中医像前世那样没落下去。    黄芩检查了一下药理,过了一会,朝江宁点头:“没问题!这些方子非常好,不愧是当年济民堂的招牌药方。”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    江宁没有说给多少钱,反而问道:“朋友,有兴趣来给我做事吗?”    曹世仲当即一愣。    “给你做事?做什么?这药方,你出多少钱?”    江宁笑道:“药方你可以报个数,我打算建一个中药厂。收购这些药方,放在手里积尘有点浪费,打算挑选一些特效药方,生产中药的特效药,销售到海外去。    老黄,你也可以加入进来,还有你那位老师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