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741章 华夏历法  (第1/1页)
    s:本章可跳过,单说关于华夏历法:    我们现行的农历,准确的说——应该是叫做阴阳合历。    实际上,一年多少天?    这事,早在商代,就已经知道了——一年有365.25天了。    到了汉代之后,祖冲之经过详细的计算,确定一天有365.2425天。    而到了元代,郭守敬设立27所四海观测点,再次验证了祖冲之的计算数据——    其中,最北方一处在俄罗斯贝加尔河西部,叶尼塞河上游安加拉河一带;另一处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,通古斯卡河一带。    最南方,在今日黄岩岛。    最东方在朝鲜开城。    最西方在甘肃武威。    最后,用实地观测的方式,验证了祖冲之的结论……    郭守敬在天文、历法上,都再次验证了华夏先贤,早已证明的东西。    到了明末,天文大神邢云路,将地球公转精确到了365.24219!    与现今的理论值,仅仅相差两秒。    关于邢云路有一件趣事。    黄宗羲有一段原话:“丙午(1666年),(自己)见(到邢云路)其《历宗通议》,而后(才)知(道)邢云路《律历考》所载,皆述学之说,掩之为己有也……”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    谁将邢云路的研究,掩盖后,占为己有?    1666年,清廷已经平定天下,江南也被屠了一次又一次,这些豪绅,不再掺和政治,开始专门研究学问。    而这时期(实际上是之前,要考虑战乱导致的传播延后),文学界第一大事,就是汤若望改《崇祯历法》为《西洋新法历书》。    于是,黄宗羲说了这番话!    恰恰,邢云路有这么一结论——“星、月之往来,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。”    哦?    好像是日心说哦!    而同样跟西洋人交好的王徵,恰恰也有这么一个结论——“各体各欲直下至地心方止,乃其本所故耳。譬如磁石吸铁,铁性就石,不论石之在上在下,在左在右,而铁必就之者,其性然也。”    咦?    这不是万有引力么!    而两人死了没多久,被三堂会审的伽利略,就出现了。    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,也出现了……    ……    当然,明朝也好,宋朝也罢,他们的研究,早在先秦时期,就已经很完善了。    实际上,对华夏古典文化了解越多,就越会向往三代。    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堪称是古代华夏的顶峰——不管是文化,还是科技,后世只有并肩,而无全面超越者。    比如天文大神甘德、石申……    比如中医理论《黄帝内经》……    ……    那么,华夏古代之所以不用阳历,而是采取了阴阳合历?    这事说来话长。    现行阳历,大约每三千年,就会相差一天。    而采取了天干地支纪年法,施行闰月制度后,则能完美的修改以太阳为主的阳历,与以月亮为主太阴历之间的差别。    南宋《太上混元老子史略》:“伏羲木德,初造历,……子孙相承四万五千六百年”。    祖冲之也说:“上元甲子,至宋大明七年癸卯(耶元463年)已经过了五万一千九百三十九年”。    这一点,与现今已经考古出土的实物,相吻合。    考古已经证实,在六万年前的“大地湾”遗址,发现了华夏先民种植粮食的证据。【主要是粟。】    这个发现,从侧面证实了古籍记载的伏羲历,是的确存在的。    这就是说,伏羲历当在耶稣历51477年前。    2023 51477    请注意——考古史料,已经证实了古籍的记载!    威武霸气的先贤啊,请收下我的膝盖……    这可不是我“胡诌”吧!    ——华夏的天干地支历法,已经延续五万三千五百年。    实际上,相差的不单单是地球每一个公转年的时间。    地球从诞生至今,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。    也就是说,古时候的一年,是要比现在更长的。    这一点,早在先秦时期,先贤们就已经发现了。    到了南宋,杨忠辅更是在《统天历》中,明确表示:“岁实古大今小”。    啥意思,杨忠辅说地球上的一年,古代时间长,现在时间短!    这一点,现代科技再次证实了!    地球的公转速度、自转速度,都是越来越慢的。    这个问题,科技杂志上,出现的说明并不少,稍微关心一点,就会明白。    有人说我是“西洋伪史论者”,看到都不想看……    小小打脸一下。    性格如此,实物打脸,来的更爽!    抱歉,又花费一天时间,瞎考证了……    嗯,我“水”了。    ……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