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九百三十六节 刺史之制(2)  (第1/3页)
    受贿这个事情,这个风气,刘彻是忍了很久了。·    直到现在才算表露真正的态度。    老实说,其实刘彻也属于给自己的祖父擦屁股。    其实,在三十多年前,汉家的受贿风气,远没有现在这样浓烈。    当时从地方官到朝臣,大都是不敢乱受贿的。    但,刘彻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,在亲信张武一案上开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头——张武受贿被抓了现行,结果,太宗皇帝板子高高举起,轻轻落下。    连任何处罚也没有,甚至还赐金五百金。    说是要‘以愧其心’。    张武有没有愧疚,刘彻不知道。    但,从那以后,汉家从宫廷到朝堂到地方,收受贿赂就蔚然成风了。    连皇帝身边的宦官,拿起皇子贿赂,都面不改色,甚至认为是正常。    至于那些侍从官和尚书郎们,拿钱通风报信,是常有的事情。    八卦党们因此活跃无比。    宫廷之中甚至没有了。    而邓通受宠,假公肥私,邓通所铸的钱,甚至于吴王刘濞的铸钱平分了天下铸钱市场。    这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。    毕竟,官场就是一个染坊。    假如大家都在受贿,你不受贿。    那你岂非就会成为众矢之的?    于是,以至于连丞相北平候张苍,也受贿,也玩裙带关系。    于是,就连刚正不阿,暴脾气的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为相之时,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受贿。    但他的属下和亲信受贿,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    徒呼奈何。    乃至于刘彻当初还要给他老爹身边的宦官章德送礼和拉拢……    至于现在,刘彻的朝堂上,刘彻能确定没有受贿的官员,十个手指都能数的清楚……    而剩下的,哪怕是晁错,其实也是拿过钱的……    吏治败坏至此,刘彻也是不得不挥起重拳了。    受贿之事,刘彻清楚,自己同样是杜绝不了的。    别说是他了。    就是后世那些以清廉闻名的政府,其实内部也有贪官,也有受贿情况,只是比较少而已。    有便宜不占王八蛋。    这是人类的天性。    但,朝野和宫廷,受贿居然是半公开进行。    大臣和官员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?    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!    至于妄议国政吗……    老百姓,士林舆论,批评国家政策,评论时政。    这是他们的正常权力。·    而身为官员,尤其是拥有上奏权力和直奏权力的千石甚至两千石,封君列侯们。    有问题,不向皇帝报告,不在朝议提出来。    自己悄悄的私底下跟人吐槽?    你想干嘛?    往重里说,你这叫阴谋对抗天子。    哪怕是轻点说,也是心怀怨怼,非臣子所为!    刘彻不把这些人的狗脑子都打出来才怪!    “此六条,为刺史之职也!”刘彻看着群臣们,大大咧咧的乾坤独断了:“朕已经制诏,将于朔望朝颁行天下,诸卿若有疑虑,可现在提出!”    群臣相互凝视了一会。    天子要分州以监天下郡国。   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这是必然的结果了。    所以,大家都明智的放弃了掣肘和非议。    皇帝劳资想做的事情,除非大家能占据道德制高点,不然,根本拦不下来。    现在,天子已然占据道德制高点,更狭三代之威。    臣子们当然没有对抗的心思了。    至于那些条款,其实也颇合大家心意。    作为中央大臣,他们当然早就看不惯地方郡守权大难治,不甩中央,自行其是了。    给他们点厉害瞧瞧,也是众人的心声了。    反正,刺史监察的是地方,管不到他们这些中央巨头的脑袋上。   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    死道友不死贫道。    “臣错敢问陛下,这刺史,归属何衙?”晁错在思虑了一番后,站出来问道:“其属官与其制度如何?”    瞬间,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。    刺史的职权,非常诱人。    假天子之权,周行郡国,省察不法,黜陟能否,断治冤案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