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千零一十二节 特务政治的开端(2)  (第3/3页)
。    很多人都觉得,自己的权柄不保,危机感立刻max。    这也是官僚的本性和天性。    晁错却是听着这些人的念叨,面无表情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,一言不发。    他的思绪里,根本没有绣衣卫的事情。    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让法家能顺应时代的变化,并且再次走在诸子百家的前面。    晁错很清楚,历史上法家之所以最后能吊打诸子,靠的就是先人一步,首先洞察出国家和人民的需求。    尤其是统治者和统治阶级的需求。    再抱着老古董不放,墨守成规,那法家跟黄老派有什么区别?    今天的黄老派,已经是日暮西山,没几年好日子了。    甚至,未来,能否保留在主流思想和学术界中,都还是个未知数。    至于绣衣卫?    晁错早就知道了这个机构的存在。    绣衣卫都督周左车跟他关系还不错,算得上是列侯集团里,少数几个与他关系交好的人。    更何况,对晁错而言,绣衣卫这种秘密机构,简直就是天生的盟友!    不会有任何一个法家巨头,会反对皇帝的集权行为。    皇帝越集权,法家越高兴。    更别提,事实上,绣衣卫的职权跟御史大夫衙门的御史们根本就不重叠。    御史们监察的是官员的违反乱纪行为。    但主要是监察官员在上班时间的行为,休沐日和下班后的事情,御史们就算是三头六臂,也管不过来!    现在,绣衣卫的出现,刚好弥补了御史们的这个缺陷。    只是……    属下的意见,也不能不考虑一二。    当大佬的,自然要给下面的人出头。    不然,谁会愿意跟一个不罩着自己的大佬混?    要知道,御史大夫衙门里,还有一个御史中丞。    这御史中丞别看地位不高,但权力大的吓死人。    虽然在理论上来说,御史大夫才是御史们的大佬,但在实际上,诸御史的日常工作以及监郡御史的委派,都是由御史中丞决定,御史大夫只能点头或者摇头。    这是因为御史大夫本人其实很少真的去处理御史大夫衙门的事务。    御史大夫作为亚相,更多的精力,会放在与丞相和九卿之间的沟通上。    同时,御史大夫做为丞相的副手,必须随时保证,一旦丞相嗝屁了或者生病了,他能立刻接手丞相的职务。    所以,很多时候,御史大夫都是在丞相府的隔壁办公。    这御史大夫衙门内部的大小事务,如无重要的大事,也都决于御史中丞。    而现在,带着御史们陈情的,就是现任的御史中丞杨威。    杨威是老臣了。    十年前,他就已经是御史中丞。    他历经了汉室四任御史大夫,在这御史中,拥有很高的声望。    “杨公……”晁错站起身来,看着杨威,道:“吾会写奏疏,与天子言说此事!”    至于怎么说,却是他晁错的事情了。    杨威一听,也知道,这个事情,能让晁错表态,就已经不错了。    毕竟,人家哪怕只是在给天子的奏疏上,言说绣衣卫半句坏话,就已经足够。    “那下官就先告退了……”杨威微微恭身。    半个时辰后,当晁错还在斟酌着用词时,杨威又回来了。    他一回来,就对晁错问道:“明府言绣衣卫之奏疏可送抵兰台?”    晁错一听,有些眉头微皱。    这就有些打他脸了。    说到底,杨威也是他属下,这么咄咄逼人,他这个大佬面子往哪里放?    于是,晁错冷哼一声,道:“尚未定稿,中丞何必如此心急?”    哪里知道,杨威一听此话,顿时就眉开眼笑的拜道:“那就请明公莫要再言绣衣卫之事!”    “嗯?”晁错有些糊涂,拉着一大帮人,非要他上书将绣衣卫坏话的是他,现在又不要的也是他。    这大汉的御史中丞难不成人格分裂了?    却听得杨威道:“就在方才,下官得到消息,有博士及名望之士,公车上书,陈述绣衣卫之弊,请求天子除绣衣卫之职!”    他抬起头,大义凛然,无比激愤的说道:“此辈公然妄议国家监督之权,简直是是可忍,孰不可忍!请明府待吾等全体御史,上书陛下,为绣衣卫之同僚发公义之声!”(~^~)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