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千零三十五节 大战之前(2)  (第3/4页)
那他立刻就要粉身碎骨!    “怎么办?怎么办?”且渠且雕难一时间有些非常焦虑。    他来回的踱着步,终于,他想到了一个极妙的主意!    他走到那个正在吞云吐雾,飘飘欲仙的萨满祭司面前,对他命令道:“你立刻回去,监视右贤王的举动,一旦右贤王出兵,第一时间通知我!”    嗯,等到呼揭人和兰氏的骑兵上路了,他再派人去通知汉朝。    再演一出自己前后派出了几波探子,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而无法通过高阙的苦肉计。    这样,汉朝皇帝也不好说什么了。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等情报送到汉朝人手里,再传到长安,长安再通知北边,已经来不及了。    想到这里,且渠且雕难就不禁为自己的机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   自然,也不止且渠且雕难一个人嗅到了战争的气息。    高阙塞内,呼衍当屠也感觉有些不对劲了。    他派出去汉塞打探情报的几个奴才,都是一去不回。    甚至连半点讯息也没有传过来!    这很不寻常!    汉匈交往数十年,期间互相派遣探子和细作,打探对方内部的情报的事情多的数都数不清楚。    基本上,汉匈都有自己的路子。    两国也心知肚明,各自境内有些对方的眼线和二五仔。    就像之前的东胡王卢它之一样的******,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。    甚至,很多汉朝的边塞大户,虽然痛恨匈奴,但他们无法痛恨匈奴的黄金。    正是靠着二五仔、******以及那些无法痛恨匈奴黄金贿赂的大户和官员。    匈奴曾经在长城内维持着一条稳定的情报网络。    这条情报网络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    正是它,一次次的及时的将汉朝的朝政变化,皇帝的驾崩与新君即位,换相等等重要信息传回匈奴。    在历次匈奴南下的战争中,这个情报网络甚至还发挥过带路和引导匈奴军队进军和撤退的作用。    可惜,这个老上单于时期辛辛苦苦建立起了的情报网络,在四年前,为了将汉朝绘制的世界地图送回单于庭,几乎被汉人一锅端,大量潜伏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探子和细作以及收买的官僚暴露,然后被汉人清理掉了。    幸存者有是有,但基本都被吓破了胆子,不敢再与单于庭联系。    这么多年了,也就仅有三五人重新跟单于庭取得了联系。    而在今年夏天过后,就是这三五人,也失去了消息。    更可怕的是,长城边塞边,匈奴拉拢和收买的许多汉朝的大户甚至官僚,也都断绝了消息来源。    现在,连自己派出去的探子也没有了音讯。    这让呼衍当屠立刻无比警觉起来。    汉朝人忽然收紧了自己的边防,还极力扫清一切与匈奴有联系的势力,汉朝人的目的,已经昭然若揭了。    只是……    呼衍当屠看了看自己面前一副无所谓的模样的几个匈奴贵族,他就没由来的暴躁起来。    若卢王这个二五仔,压根就不服他,更懒得鸟他。    休屠王和浑邪王则是一脸笑容,他说什么都点头。    但实则,呼衍当屠敢保证,他们只要离开高阙,立刻就会把他的话当做耳边风。    甚至就连须卜氏和兰氏的几个贵族,也都是一副‘呼衍氏的杂种,我并不想跟你说话’的模样。    这也是呼衍当屠自己出身的劣势。    匈奴人对宗种的纯洁性要求非常高。    非宗种,出生就会被杀死!    而像他这般不能确定是宗种的杂种,即使能活下来,地位也跟奴婢一般。    甚至比奴隶的地位还要低下!    而呼衍当屠自己也清楚这一点,更明白,匈奴的贵族们,从来都是瞧不起他的。    但好在,在草原上,很多时候,并不需要跟人讲道理,也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