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三百三十四章 袁崇焕的困境  (第3/3页)
何处置。    上奏申辩是一方面,争取朝中大佬为袁崇焕站台,也是极为重要。    袁崇焕继续说道:“你去京城走一遭,拜见次辅钱大人,兵部尚书王大人,述说本部院之难,揭毛文龙之狼子野心……”    钱龙锡为崇祯登基后的内阁大学士,位为次辅,也是他极力举荐袁崇焕为关宁军统帅,巩固边防。    袁崇焕有杀毛文龙之意,在书信中与钱龙锡和王洽都暗示过,“文龙能协心一意,自当无嫌无猜;否则,斩其首,崇焕当效提刀之力。”    可现在,毛文龙借东江军屡获大捷之威,反客为主,大力弹劾袁崇焕,并使皇帝的态度都有所改变。袁崇焕意识到了危机,不得不求助于两位大佬。    程本直听完吩咐,躬身领命,又开口建议道:“大人难道不弹劾毛文龙,压下他的嚣张气焰。”    袁崇焕淡淡一笑,说道:“本部院已经上奏朝廷,弹劾毛文龙大罪若干。”    来而不往非礼也,打嘴仗嘛,正是文官所长,也是袁崇焕的强项。    程本直这才放心,接过袁崇焕的书信,告退而去。    后世有袁粉、毛粉,当时的袁粉则非程本直莫属。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,程本直还上奏为其申冤,为崇祯所杀。    所以说,作粉也要有头脑,有自己的分析判断,盲目地粉,终会害了自己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    京城,皇宫。    连带着民间的谣言传播,毛文龙屡番上疏弹劾蓟辽督师袁崇焕,确实引起了朝堂上的争论和震动。    “元年(七月)十九日,据报称哈喇沁部之汗使喇嘛四人,领率五百三十人至……二十五日,大宴来使。八月初三日,与喀喇沁部议和,誓告天地书曰……”    崇祯将情报扔到了桌案上,抬头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,沉声道:“这么说,毛文龙所言哈喇沁诸部已归降建虏,是属实的了。”    骆养性躬身奏道:“回万岁,微臣所得到的情报便是如此。”    “那买粮的束不的部呢?”崇祯继续问道。    骆养性犹豫了一下,还是如实奏道:“束不的部乃是哈喇沁部的一支。”    崇祯垂下眼帘,半晌无语,皱眉沉思。    骆养性暗自叹惜,尽管他亲近东林党,但也是无奈。    袁崇焕卖粮于束不的,边臣俱以为不可,只有袁崇焕独断专行。而束不的为建虏窖米,谋犯蓟西的消息,在边地已经流传开来。    “且退下吧!”崇祯没有做出什么决定,只是挥了挥手,命骆养性退下。    就在骆养性要施礼告退时,崇祯又叮嘱道:“镇抚司要加强边地的情报侦察,时时上报,不可疏忽懈怠。”    “是,微臣遵旨。”骆养性施礼之后,躬身退下。    殿内安静下来,崇祯脸色沉郁,眉头紧皱,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一下叩击着龙椅扶手。    毛文龙的弹劾,很是突然,也很猛烈。    本来崇祯没当回事,但事关辽镇的粮饷,他又下旨禁止了袁崇焕市米,要他“计口量许换米”,以为袁崇焕会遵旨无误。    但随着毛文龙的指控弹劾,越来越多的官员都对袁崇焕市米于哈喇沁等部,表达出了反对意见。    越来越多的事实浮出水面,崇祯才发现袁崇焕卖给哈喇沁诸部的粮食,在数量上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。    涉及到钱粮,崇祯就不得不重视起来。要知道,那可是他省了又省,才凑出来的,还成天为其它各地边镇的钱粮发愁呢!    而毛文龙不仅弹劾,还给皇帝详细讲述和分析关外蒙古诸部的复杂情况,指出察哈尔部势弱之后,蒙古诸部投靠后金,已经是难以避免。    由于毛文龙弹劾属实,有理有据,一些文官也顺势而起。    其中,有象翰林院编修陈仁锡这样的知情而激愤者,也有党同伐异、借机狠踩一脚的家伙。    即便是钱龙锡和王洽等人,为袁崇焕辩护,却也深知其中利害关系,不敢把话说得太死。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