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千四十九章 实至名归  (第1/2页)
    评委席上的几个评委脸色瞬间都有点不好看。    投了《国学正典》的评委还好,算是有一种伯乐识马的自豪。但是没有投《国学正典》的,却就听出来丝丝弦外之音。    好像王庸在讽刺他们?    “这小兔崽子,又口无遮拦!这回又要得罪一批评委,他是打算以后都不参加国家图书奖的评选了吗?”司马院士恨铁不成钢的骂道。    许院士却笑了起来:“你猜对了。一本《国学正典》已经足够他吃一辈子,也堪称他的巅峰了。他再参加其他届的国家图书奖还有什么意义?”    司马院士一时语滞,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。    《国学正典》编纂之初,存的就是“千秋正典”的意图。以前没人认可,还有同行攻击,所以王庸需要参加国家图书奖为《国学正典》正名。    但是现在《国学正典》拿到了国家奖,正名任务完成,他还顾忌什么?一个人有机缘参与一本“千秋正典”的诞生,就是天大福分了,谁还奢望第二回?    况且就算《国学正典》没拿到什么奖项,王庸也不是那种因为顾忌别人脸面,就说好话的人。    “呵呵,王老师的获奖感言还真是……别具一格。”王翰绞尽脑汁,才想出这么一个打圆场的词语来。    然后,王翰就要示意王庸离开舞台。    但王庸却像是脚下生了根一样,一动不动,甚至在王翰拿他手里的话筒的时候,王庸还跟王翰争抢起来,就是不放手。    “咳咳,王老师……”王翰轻声道。    王庸看王翰一眼,蓦然用力,话筒瞬间回归王庸掌控。    王庸紧接着道:“谢谢主持人的提醒,让我想起来我还有一句话没说。”    王翰欲哭无泪,谁提醒你了?    但是王翰又不能公然阻止王庸说什么,只能任由王庸继续发言。    台下观众倒是被王庸勾起了好奇心,纳闷王庸忘了说什么。    该感谢的都感谢完了,该装的B也都装完了,还有什么可说的?    事实证明,这些观众都太不了解王庸了。能够装100分的B,王庸就绝对不会只装99分。    看着台下众人,王庸蓦然道:“我知道,我的出现阻碍了很多人的利益,使得他们不得不抱团对付我。孤立、抹黑、水军攻击,等等等等。以至于本来可以不用参加国家图书奖就可以证明自己的一本书,不得不拿到舞台上来让经受诸位评委的火眼金睛鉴定。要说我不委屈,那是不可能的。但是,如果你们觉得我因此对这些人心怀怨恨,那就错了。相反,我很理解他们。”    “啊?”整个现场的人都懵了。    谁都没想到王庸会在颁奖典礼上说出这么一番话来,这不是获奖感言,而是揭老底啊!把学术圈的排挤倾轧,全都揭露到了大众眼前!    张主任面色一变,吓坏了。    好好的颁奖典礼要是被王庸搞成一个爆料大会,那这届图书奖的名声就坏了。    张主任张嘴想要阻止王庸,可曹部长却冲张主任送来一个严厉的眼神。    那眼神,分明是在说:让他说下去!    张主任只能讪讪闭上嘴巴。    而王庸在上万人的目瞪口呆中,继续道:“有人可能要问,你怎么会理解他们呢?很简单,因为我遇见我这样一个对手,我也会发自心底的恐慌、焦虑、担忧、害怕,从而不得不抱团取暖,千方百计的将‘我’扼杀在起步阶段。大概,这就是传说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!”    扑哧!    钱小峥没忍住,先笑了出来。    “哈哈……”几个对王庸素有好感的观众,也笑了起来。    王庸这哪里是理解啊?这分明是炫耀啊!    几个参与过周道鲤围剿王庸计划的学者,全都面色难看,气得身体发抖。    只有评委席上的杜如会,深表赞同的点了点头。    “只是理解归理解,我总不能掉头帮着他们对付自己吧?也许直到现在,某些人还抱着利用大环境让我屈服的臆想。我只想说:老师请自重,我不是那种人。学术圈改变不了王庸,而王庸肯定会改变学术圈。谢谢,我的话说完了。”    王庸将话筒递还王翰,头也不回下了台。    现场观众呆愣片刻,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:“说得好!”    “学术圈改变不了王庸,而王庸肯定会改变学术圈。这个家伙是真的狂啊!但是又狂的让人喜欢。我恐怕也要变成他的粉丝了。”一个中年学者摇头感叹道。    “好。”曹部长听罢,竟然也鼓起掌来。    张主任见状,本来正耷拉着脸,也不得不跟着鼓掌。    其他面面相觑的工作人员,自然紧跟领导步伐,全都鼓掌。    一时间,就出现这么一个奇景。    一群脸色难看的组委会人员,硬着头皮为一个破坏典礼和谐氛围的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