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草随笔  (第1/2页)
    翌日。    李常笑与德顺早早起来。    他们将前一天采集的那些黄精取出,用山泉水洗净,再把它们放入铁锅中蒸制。    德顺望着面前的“铁盖子”,有些佩服自家王爷的奇思。    毕竟换作寻常人家,谁舍得将铁打成这么一个疙瘩。    李常笑才不管这些。    他颇有兴趣地围在火边,眼中有些期盼。    这还是他第一次,依照药经中的古法炮制药材,唤作“九蒸九曝”。    过程冗长,对李常笑来说却不算什么。    正好平日闲暇,若能因此开拓些见识,那也是值得的。    他手中握着细长的木枝,是为随时改变烧柴的火候。    最开始,李常笑本以为烧火就是单纯的添减柴火的数量。    所谓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,字面意思可不就是这个。    然后——他就被跳起的火苗烧着了。    每每回想起,李常笑都会后怕地摸摸眉毛,鼻尖好似还能够闻着焦味。    两刻钟后。    第一蒸结束,将药物置于烈日下曝晒。    趁此闲暇,李常笑在茅屋的棚顶下,寻了一处阴凉地坐着。    他从怀里取出一块洗净的黄精,化手为刀刃,削下薄薄一片,放在口中咀嚼。    很快,李常笑的眉头就扭成了蜈蚣。    这生黄精,入口是麻味和涩味交织的口感。    反正在李常笑看来,这两者都算不得是好味道。    他将那片黄精吐掉,转身走进屋里。    桌案上摆着一本淡黄的小册子,李常笑提起笔,在上面写下。    “黄麻,味涩,麻舌,不宜生食”    页面还留了一大片空白,还需进一步的补充。    做完这些,李常笑将小册子合上。    封皮赫然写着“百草随笔”。    百草二字取名自神农氏,随笔则是兴尽所至的意思。    说的直白些,就是想到哪写哪。    他身负秦廷诸家太医传承,作为长生者,自然是想给后人留下些东西的。    可李常笑性子惫懒,修书这事又不能急于一时,他都是看到了才会想起来去琢磨。    就以眼前的黄精为例。    黄精,别名“米脯”,“仙人余粮”,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替代粮食。    道家典籍常将黄精当作辟谷的食物,正好印证了这点。    放在平时不算什么。    可遇上大荒时节,说不得靠这黄精就能让无数人活命,那也是一桩功德。    相比于成日臆想寻得番薯和土豆,这才是最切实际的。    半日后。    德顺将晒干的黄精搬进屋。    李常笑伸手掂了掂,确认残余的水分都被晒干了。    他小心翼翼地将黄精放入陶瓷罐里。    取来事先准备的黄酒,还有先熬制的黄精汁,一并浇在干黄精的表面。    还能听到细微的“滋滋滋”声,像是烤肉一样。    至此,这一蒸一曝就算完成了。    眼见夕阳落日,下一轮的炮制要留待明日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如此往复。    终于,九蒸九曝终于完成。    这种炮制的黄精又称作“九蒸干”。    过程漫长又繁杂,损耗极大,十不存一。    依照药经的记载,这是上等的补气珍品。    李常笑取了一小块,放进口中咀嚼。    下一秒,他愉悦地眯起眼睛。    油润软糯,味道甘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