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她的1979 第17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第19章    这个周末,陈兰君也没闲着。    考试结束后,她就简单收拾了一些行李,打算先跑去火车站工作的同学那里,借她的自行车骑回家。    正要推开宿舍门时,迎面撞上了曹红药。    曹红药见她拎着东西,问:“是要回家去吗?”    “是,打算回去一趟。”    陈兰君客气地说。    曹红药沉吟一会儿,说:“你等等。我也要回去,带你回吧?”    “你有单车?”陈兰君有些惊讶。    一个室友插嘴道:“有的,是班长中考第一,她家里人送的礼物呢。”    ……这姑娘的成绩是真的好,陈兰君心想。她有心想蹭一蹭顺风车,省的还要往火车站宿舍跑一趟。又担心不顺路,就问:“就是不知道方不方便呢?”    “有什么不方便的?”曹红药说,“我就住在你们隔壁村呀,还挺顺路的。”    两个人一番对话,陈兰君才弄明白,原来曹红药就是她那个高中同学——何苗那个村的。    这事弄的,陈兰君小小的反思了一下,这一项向忙着复习,确实是忽略了和身边的同学交流,以后还是得多花点心思在同学身上。    毕竟同乡、同学,都是宝贵的人脉资源。    单车的速度可比两条腿快多了。这一下就大大缩短了陈兰君回家的时间。    坐在曹红药的单车后座上,陈兰君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她聊天。    “原来你就是我们隔壁村的。怪我,我以前不太爱出来和人见面。就是去了你们村也是直接去找那同学去了。不然早一见面就可以认出来了。”    “我一猜你都没认出我。”曹红药笑着说,“我可是提前认出了你呢。”    “真是不好意思。下回我一定请你吃饭,当做赔罪。”    “哈哈,不用了。”    曹红药说:“我们临近几个村,能到县一中读书的同龄女孩子不多。你和何苗姐又比我大了一届,所以之前我都是一个人上下学的。之后好了,我们俩可以一起结伴回家。”    “就是怕太麻烦你了。”    “没关系,都是同学嘛。”    在太阳彻底落入地平线之前,单车行驶到了村前的榕树下。    往左是曹红药和何苗他们的村子,往右则是陈兰君家所在的村落。曹红药的车龙头真要往右拐,陈兰君连忙喊住她。    “就先去你们村吧,我也正好想去看看何苗。”    “要是等下要回家,你就喊我,我家里有手电筒,刚好给你照着夜路用。”    再度出现在何苗家,陈兰君是来麻烦她的。    何苗一家刚刚吃完饭。瞧见陈兰君过来。何苗有些意外,但仍是高兴的,站起来说:“还没吃饭吧,你坐着,我去给你炒个鸡蛋。”    “不用啦,我不饿。”陈兰君怕她坚持要去灶屋炒一碗猪油炒鸡蛋,就说,“我在学校吃过饭了才来的。”    “其实呢,是有事想要请你帮忙。”    “你只管说。”    20分钟后,两人出现在村小的校门口。    何苗提着一盏煤油灯,往前照了照,提醒陈兰君说:“前边有一个坑,小心一点别踩进去,弄脏了鞋。学校说是要填,结果快一个月了,还是没人来。”    陈兰君一边答应着,一边熟门熟路的绕过那个小土坑。别说一个月没人来填,她在这学校呆了一年多,直到离开那一天也没见有人来填补这个坑。    守门的是一个老爷爷,自打陈兰君在这里上小学起,他就已经在门卫室坐着了,资历很老。但因为上了年纪,平常也懒懒的,不太爱管事。    听见有人敲门,守门爷爷探出个脑袋看了看。    他眼睛有些花,耳朵也不太好,所以自己说话也大声,扯着嗓子问:“谁,干什么的?”    “我是何苗,这学期新来的语文老师,我东西在学校忘了拿了。”    守门爷爷仔细看了看,确认是学校的老师之后,便又缩回了屋子。只管让他们自己去找东西。    何苗用钥匙打开一扇门,指着一个方向说:    “喏,我们的油印机就是这个。”    再度看到熟悉的老伙计,陈兰君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。    那时候她在村小当老师,用过好几次这种滚筒手推式油印机。很简陋。乍一看上去像一个木盒子。打开是黑漆漆的,布满油墨的一张蜡纸,油墨味道甚至隐隐有些臭味。    这正是她目前所需要的。    陈兰君走过去,手指轻轻按在油印机的木盒上,问:“我借用两天行吗?星期天回去上学的时候我再给你送过来。”    何苗点点头,叮嘱道:“也行,最近都没到考试的时候,所以这机子放在这里也没人用。不过在上学之前你一定得把它送回来。小心点,别弄坏了。不然我也不好交代。”    “我向毛嗲嗲保证,一定不会弄坏的。”    陈兰君抱起那台滚筒式油印机,像抱着一个婴儿,姿势很小心。    何苗原本是有些担心的,作为新老师,她其实不大敢自作主张。但看在陈兰君之前给她带了礼物,承了人家的情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