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56节 (第2/3页)
的体悟。 太傅与乔央,都是很好的老师。 他们是学生的好老师,也是这世道的好老师。 正因有这样的人在,才会让人敢于相信这世道仍是有救的,才能使众人心间的公正火焰不熄。 殿下常言一句话——制心一处,则无事不办。 今日城中,这些制心一处传递真相者,皆为救世者。 孟列立在后院高阁之上,隐隐听得二楼中有文人的怆然悲哭声响起。 李岁宁昔日所作那一幅《山林虎行图》,尚且悬挂于登泰楼二楼中。 有绝望悲愤的文人对画放声大哭,痛斥苍天无眼,叫救世者战死异国,叫叛国者得登大宝。 身为寻常世人,越是明晓如今窃取帝位者的真面目,才越能体会到太女北赴戎机的可贵可敬。 有人悲声道:“——如若上苍果真有好生之德,何不将太女殿下还予我大盛子民!” 城中喧哗震动着,孟列定定地望着城门方向,眼底有一丝希冀在涌动。 近来,京中的戒严程度到了何等地步,作为执掌暗桩的孟列,对此体察的最为清楚。 暗桩耳目乃是各方势力惯用手段,而单是这短短十日间,便有诸多势力的眼线被李隐手下之人拔除。 孟列经验丰富,为避风头,以免暴露计划,遂暂停了所有与城外的消息往来。 此刻城外什么情况,他也很难详细得知。 但是,经验告诉他,李隐如此超乎寻常的戒严……多半是出了什么大的变故。 想到一种可能,一贯冷静镇定的孟列眼底溢出一丝泪光,城中人在救世的同时,或许城外也有人正在拼力赶来,欲救这些救世者。 登泰楼也很快被禁军闯入搜捕。 文人们或惊散而逃,或与那些禁军对峙,拳脚冲突间很快见了血,待禁军拔刀之际,登泰楼的掌柜出面,请求那些禁军通融,躬身奉上了重金。 换作平日,或是半日前,那些禁军必然不敢收受这样的贿赂,但此刻……谁又能说他们在挥刀时,心中便全无恐惧? 他们自然也都看到了那一则百罪书,他们突然成了叛国者的爪牙,不免自危地想,倘若其上所述皆属实,待日后大军入京讨伐时,今日他们手上沾的血,是否便会成为罪证? 禁军敢于这混乱之际收下奉来的重金,亦代表着人心已经在变得溃散。 他们收缴了那些文人手中的纸帛,但无法收缴人心之上拓印的真相。 禁军离去后,掌柜的忙让人关上了大门,暂时将那些文人们收容在此。 有文人颓然而坐,有文人激愤不减,吵嚷着要离开此处。 惊逃声,怒斥声,哭嚎声,行走间刀甲相击声,诸声沸腾,伴随着依旧自顾和煦的春风,将真相送往更远处。 登泰楼关了门,许多沿街的商铺也纷纷关了门,那些尚且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权贵府邸同样合紧了大门,手中颤颤握着那张不知从何处得来或飞来的《讨李隐百罪书》。 巍峨的皇城西南角处,鲁冲率领一支禁军,浴血冲杀而出,血迹染红了景风门外平坦笔直的宫道,更多的禁军向他们追来。 与此同时,重兵已围下了国子监。 为首的禁军统领踏入国子监内,拔刀扬声道:“如若不想徒添伤亡,便烦请乔祭酒随我等走一趟!” 当众诛杀乔央总归不妥,经验告诉他,此时应当震慑这些文人,而不是激怒他们。 今日的京中已经够乱了,城中留下的各卫禁军几乎全部出动,国子监学子数千之众,全面爆发冲突会很麻烦,他一时腾不出这么多的人手。 而乔央也不愿见到那一幕,所以他选择留下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