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满唐华彩 第970节  (第2/2页)
陛下!”    愈发有君王威仪的李琮不悦地皱了皱眉,道:“何事如此喧哗?”    “陛下,喜讯,喜讯!”    满头大汗,气喘吁吁的几个宦官们跪倒在地,由衷欢喜道:“忠王已退位自罪,奉陛下为大唐之主!忠王不日就会被押回长安。”    “陛下平了忠王之乱,必将再造唐室啊。”    李琮脸上也露出喜色来。    自从他打猎被抓伤了脸以来,一直就被兄弟们压着,身为长子却不能当储君,窝囊了几十年,如今终于是出了一口恶气。    “陛下,奴婢还有一桩事想说。”    说话的是李琮的妻子窦毓不久前特意替他寻来的一个宦官,名叫窦文扬。    窦文扬是扶人窦氏的世仆,窦毓嫁给李琮时,他便当了陪嫁,净身在庆王府侍奉。如今李琮是用人之际,让窦毓在宫人中寻找信得过,又有才干的宦官,窦文扬便脱颖而出。    此人确实是个人才,趁着薛白不在长安,跻身内侍少监,还在外朝替李琮拉拢了不少人才。    李琮很器重他,道:“你说。”    “奴婢认为,忠王押回长安之日,便是陛下册封楚王为太子之机。”窦文扬低声道。    楚王指的是李琮最爱的儿子李俅,在薛白封雍王之日同时册封,可惜如今天下人只知雍王,而不知有楚王。    李琮道:“只怕李倩不会答应。”    他是极少数唤薛白为“李倩”的人,虽然他自己心中也未必认同,却希望旁人认同,同时又不想让李倩争储,心情好生矛盾。    窦文扬道:“他只能答应。数日前,雍王遣快马回长安,让陛下拟了册封豫王的旨。陛下想,连李俶都被册为豫王了,必当立太子,而越早立,对楚王越有利。”    “是啊,否则李倩的根基只会越来越厚。”    李琮也是深以为然,可思忖之后,却又迟疑道:“只是,李倩一定会以‘等迎回了太上皇’为由反对。”    窦文扬道:“过去,战乱不停,长安危急。百官们顾念大局只好听雍王的。如今长安危机既解,必有大量官员心忧社宗,会支持陛下的。”    “好,好啊。”    “再者,奴婢打听了。雍王之所以能说服封常清归顺,便因封常清忠于陛下,他逼雍王许诺,不争储位。”    李琮闻言大喜,道:“还有这样的忠臣?!”    窦文扬也是目露笑意,忙道:“封常清正是陛下的肱股之臣啊。”    这情形,倒是像被曹操挟制的汉献帝听说了刘皇叔。李琮喜出望外,有心想借机立太子,制衡薛白。    可转念一想,他又忧心起来,问道:“只怕如此一来,李倩会以为朕想对付他?”    “陛下不必忧心。”窦文扬道:“奴婢来联络封常清,由他出面提议。此外,再劝说李俶、郭子仪等人,则楚王为太子,大势所趋。”    李琮连忙双手扶住窦文扬的肩,赞道:“好啊,天赐贤臣于朕。朕看,你比颜真卿更适合当宰相。”    “陛下谬赞了,是陛下贤明,慧眼识人,选了奴婢,奴婢唯万死以报陛下!”    如此主仆情深,两人皆是感触不已。    接着,窦文扬又为李琮一一引见了他新挑选的一些得力宦官。    “白忠贞、霍仙良、王守诚、杨孜恭……”    只听这些名字,李琮便知他们忠贞恭诚,都是他的良臣。    当此时节,内有兄弟阋墙、子侄谋篡,外有武臣跋扈,不听朝廷调遣,文官多是世家大族,各有门户私计。    唯有这些宦官内侍,知根知底,掏心掏肺,与他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,是心腹,也可倚为左膀右臂。    “好,好,好,朕有你等竭忠尽智,何愁不能兴复大唐?”    第508章 小乌龙    驱马走过咸阳桥,长安城终于在望了。    薛白已经吩咐下去,等进城巡游、受降大典之后,自会有人把李亨父子分别押回十王宅、百孙院看管,虽还有王爵之名,也与囚犯无异。    “叔父?”    身后忽响起一个稚幼的声音,薛白没意识到那是在唤自己,直到对方连着唤了好几声,他终于回过头,却见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,该是李俶的长子,名叫李适,小字苕郎。    薛白没心思与小孩说话,李适见他回头,却是小跑上来,仰着脸,问道:“我能问叔父几个问题吗?”    “什么?”    “叔父出兵打回纥叶护,可有遇到阻力?”    “自是有的。”    李适闻言,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,又问道:“那叔父面对阻力,是如何力排众议的?”    “唯‘坚决’二字而已。”    李适吁了口气,低下头道:“可做起来好难啊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