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十六章:如雨】  (第2/3页)
  不不不,我是尊重人才的,我不需要一个奴婢,我需要的是能够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人才。    七国互相想要覆灭掉对方,怎么可能达成一致?    即便达成一致对他们有好处。    所以,即便是秦一统了之后,这个礼论也依旧是没有被执行,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习惯。    别看现在始皇帝在世的时候,众多大臣都是对始皇帝毕恭毕敬,甚至比奴婢还要恭敬。    但只要始皇帝离世,这些人就会浪得飞起。    为何?    因为始皇帝能够压得住这些人,不是因为「制度」,也不是因为「礼」,而是始皇帝自己的本事.....    就像当年的昭襄王一样。    昭襄王活着的时候,没有任何人敢反对他,对待昭襄王的命令,就像是对待主人、对待神灵的命令一样恭敬。    在昭襄王尚在人世的时候,没有人敢反对他定下的传承者——    即便是隔了好几代的传承者。    可等到昭襄王离世后,孝文王登基不过三日,立下公子后,就离奇离世,至今众说纷纭。    庄襄王即位后,也要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,而与吕不韦继续合作。    始皇帝即位后,因为未曾达到年龄,不得不让吕不韦干政、甚至就连嫪毐一个男宠都能够发展成一股势力。    这都是背后有人在支持的缘故。    现在,虽然大秦一统,大家心里清楚即便这个礼论不被说出来,也会被慢慢的提出,然后温水煮青蛙。    但——    只要不现在提出来,大家就可以装死。    如果皇帝提出来,他们也可以反抗。    问题是什么?    问题是如今这个事情不是皇帝提出来的,而是他们内部的人提出来的——    一个理所应当、理直气壮、没有任何人有立场反对的人提出来的。    儒家领头人、现任儒家话事人、儒家仅存的六位大儒之一、荀子礼论的继承者、孔家前任嫡传家主的弟子、第一届文选大赛的优胜者、百家宫文宫的宫主、百家宫博士、七十二贤之颜回的嫡系传人、现任颜家家主——    颜崆。    只是前面那一连串的头衔,都让人听着觉着难受。    更何况,在颜崆提出来这个学说的时候,在场的人都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。    儒家要再次合并了。    或者说——短暂的合并。    果不其然,当颜崆的话落地,前方站着九卿位置的人群中,立刻走出来了几个人。    萧何脸上带着严肃的神色,他望向嬴政、又看向群臣。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臣附议颜博士所说。”    “荀子当年的礼论,的确是最适合现如今的。”    “教化百姓,本就是儒家之职责,如今能够将当年荀子的遗愿完成,想必荀子在天之灵也能够得到安慰了。”    陈平同样也是站了出来:“陛下,萧少府所言甚是。”    “荀子言礼治,强调尊卑等级以维持社会秩序,臣也赞同这一点。”    “如今大秦一统已经数年,天下在陛下的治理下也已经是变得井井有条,恢复了勃勃生机。”    “黔首们能够吃饱肚子、有田地可以耕种,万物都在欣欣向荣。”    “有道春风吹草生,如今的大秦中,许多东西就像是杂草一样胡乱的生长,为了大秦的万年永固,当像民众传播「礼治」的思维。”    “子曰: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则知荣辱。”    “让民众们在吃饱肚子后,不必挨冻后,就应该让民众们知道该如何生活了。”    “臣恳请陛下,将「文」之一事,列入五年规划之中。”    丞相署文吏处一级文吏曹参同样走出,神情严肃。    他与前两者不同,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。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臣在审阅各地文书的时候,发现黔首们大多数已经是能够吃到饭、至少不至于饿死了。”    “但当最基本的生存被解决了之后,他们就开始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了。”    “思想向来是最恐怖的东西,如果不加以限制,臣恐怕多年后会有什么变数。”    曹参不是站在儒家的角度,而是站在天下的角度,站在始皇帝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。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