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分卷阅读150  (第1/2页)
    颜料,最后画出来的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画——这就是西方交响的特点。    满、立体、注重层次。    但中国、中国人的艺术,讲究的是空,是写意,是留白,是少即是多。    一支毛笔,笔锋落下,笔画间线条的起落、粗细、转折、飞白,什么样的深浅浓淡都有了。    不应该是对西方交响乐的拙劣模仿,那样只会带来杂糅的不和谐。    一段散板出来,许乔率先用弹挑、轮指的手法由慢到快引入。大幅度的快推慢挽,回滑音的配合运用倏地勾住人心神。    台下评委们眯了眯眼,盯紧了这个年轻人。    因为疲惫有些分散的注意力,经由他弹奏的手,一下被集中起来。    在刚刚的乐声中,他们感受到了一丝微风吹拂江面的轻灵感,他的弹奏太过自然了。    洞箫与古筝、二胡的声音也加入进来,齐奏中音色达到了和谐。    偌大的音乐厅内,观众们越发安静了,整个大厅只有那微风一般的乐声,疲惫都好像被驱散不少。    他们不由自主进入了这首曲子所勾勒的画面中。    是什么……是月亮,对,是初升的明月?还有风,是来自东方某个宁静城市夜晚的风。    不需要旁人解释,聆听的观众们已经明白,这奏出的是江面水波的声音。    那大阮沉沉富有节奏的一下一下,是船桨在击水。    短短一小段乐曲,竟在脑海中营造出了如此鲜明的画面感。    “它会让世界看到听到它独特的魅力。”    一副姑苏月夜山水画卷缓缓舒展开来。    在箜篌、鼓、笙、洞箫奏出的恬静旋律中,领奏的淙淙琵琶声像点睛之笔,在平稳中描画出起伏。那个美好的东方古城仿佛一幅单调的线稿上了色,有了清晰的颜色出来。    旋律在平稳悠扬中呈上升之势,情绪层层向上,乐曲不断升高不断推进,映照出明月上升的场景来。    而没等观众期盼月色彻底照拂大地,大胡等低音乐器音色蓦然厚重起来。    月色被浓云遮挡,光线暗淡下来。    “咚——咚——”鼓声也变得沉闷。    极低、极沉的音色,牵动着观众紧张的心情。    就在观众们为此揪心时,一个强拍,琵琶清越明亮的泛音响起,拨开层层云雾,天上皎皎一轮明月。    “啊!”有人心情激荡,不小心发出低呼,赶紧捂住嘴。    首席具备过硬的独奏能力是基本要求。这场演奏中所有琵琶独奏的部分,都由许乔来完成。    在接下来,旋律升高,音色变得活泼起来,打破了悠悠扬扬,似是镜头一转,从寂静江面来到热闹街景。    乐团齐奏,一片生机盎然的夜市图景展露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三十五分钟的演奏,每样乐器都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,再也没有满满当当的嘈杂,有的只是无尽的引人遐想。    原来音乐竟然有着这样的魔力,可以带领人一窥那陌生的东方世界吗?    在场人心里都不由冒出了这个疑问。    心灵仿佛在那幽深壮阔的旋律中得到了洗涤,情绪都被牵动,同那幅画卷里的人高兴而高兴,失落而失落。    曲调由低向高不断推向高|潮,江边一沙鸥发出啼叫,犹如一个清晰的休止符。    在黎明前夜色越发深沉,风轻了,云淡了,热闹都远去了,万籁俱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